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对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提高对职务犯罪的风险预测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职务犯罪也有明确规定,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打击工作。此外,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风险预测能力不仅需要法律手段,更需要政策、技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法律依据: 1.《刑法》第383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2.《公务员法》第39条:“公务员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他人谋取利益,不得收受他人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服务或者其他财物,不得违反规定为他人在用人、工程承揽、物资采购、融资融券等方面提供帮助。” 3.《反腐败法》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和职责,规定防范腐败的措施和制度,并加强对侵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行为的监督和惩治。” 4.《国务院关于公务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定》第四条:“公务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当实行全员参与、综合治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务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制定并落实防范和打击腐败的各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