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欠债一方已经负债累累,甚至成为老赖,还有必要起诉吗?起诉后,可能不但欠债要不回来,还要支出额外的诉讼成本。 其实不然,诉讼是保护债权最有效、最终极的手段。 借款合同、欠条等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法院制作的具有执行内容的法律文书,包括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第二类是其他机关制作的由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包括公证机关制作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仲裁机关制作的由法院执行的仲裁裁决书;第三类是法院制作的承认并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裁定或者外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书。故,借款合同、欠条等本身是不具备强制执行力的,只有通过法院调解、判决等有效途径,形成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才能在借款人有履行能力时,予以强制执行。 普通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 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或借据约定了还款期限的,自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借款合同或借据没有约定还款期限或约定不明确的,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要求借款人偿还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当然,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后重新计算,但需要保留催讨债务等中断事由的相关证据。否则,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再起诉的,借款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请求法院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综上,即使借款人已负债累累,仍建议债权人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
该内容由 程济春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