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间接故意是什么罪行
释义
    直接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对这种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态度的行为。直接故意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较大,应从重处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这种由犯罪故意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就是故意责任。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不论是明知必然发生还是明知能发生,不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应当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如行为人要构成故意杀人罪,其所明知的必须是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如窝藏赃物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之赃物而加以窝藏方能成立。
    一、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判断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二、故意杀人罪的其他构成要件
    1、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判断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3 9: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