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成都市少儿互助金报销有哪些条件
释义
    成都市少儿互助金报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已购买少儿互助金和符合少儿互助金的报销范围。报销分为住院报销和门诊报销,患者需要提供住院证明、身份证明、发票、病历、少儿互助金卡或少儿社保缴费凭证等资料。报销时间和地点为到所在区社保局报销,审核通过后按照规定的报销比例进行结算。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和未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有不同的报销政策,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法律分析
    成都市少儿互助金报销资格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已购买少儿互助金,二是符合少儿互助金的报销范围。
    二、成都少儿互助金怎么报销
    1.住院报销
    入院时需出示《医疗证》和身份证明,医院将在入院证上加盖“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印章。
    出院时患者先在住院所在科室办理出院手续,全额结清住院费用;
    带资料到医保办进行相关审核;
    审核通过后再到少儿互助金结算窗口按照规定的报销比例进行结算。
    2.门诊报销
    医院开具的正规税务局的发票;
    父母认可的新生儿医院费用明细清单(中药必须附上处方);
    病历的首页,出入记录;
    少儿互助金卡或少儿社保缴费凭证。
    因为费用报销后需要通过银行支付,因此,需要父母(或代办人)A的银行卡。父母A本人的身份证,户口薄、医学出生证明等能够证明其与该新生儿关系的证明。
    注意:由于各个社保局可提供转账银行不同,因此,可以多带几张不同的银行卡或者去之前电话联系成都市各区(市)县少儿住院互助金管理中心咨询一下。
    三、少儿互助金报销时间和地点
    报销的时间:购买保险后的下个月再去区社保局报销(即:如果你4月份买的就5月份再去,但必须在3个月之内报销)
    报销的地点:到所在区社保局报销。
    四、成都少儿互助金异地是否能报销
    能,分为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和未异地就医备案登记。
    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异地居住的参保儿童,需要就医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手续。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后,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和在成都地区就医一致。也就是说和成都本地就医享受同样的报销政策,医疗费用先垫付再回成都医保局报销。
    未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属于异地急救抢救,那么报销比例仍然和成都市就医报销比例一致。不属于异地急救抢救,则起付标准提高为800元,基本医疗及大病医疗互助报销比例下降10%。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慈善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成都少儿互助金属于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慈善组织,其接受捐赠的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个人在向成都少儿互助金捐款时,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或部分扣除。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捐赠等。其中,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方式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相同,而企事业单位的捐赠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
    在成都少儿互助金进行报销时,相关单位或个人应向税务机关提供合法、有效、且备注了捐赠人姓名、地址、税号、联系方式的原始凭证和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捐赠人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或部分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成都少儿互助金属于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其接受捐赠的收入属于免税收入。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需要参考《个人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此外,具体的报销流程和标准可能因成都市税务局的具体规定而有所不同,个人在进行报销时,应仔细阅读相关规定并按照实际情况操作。
    结语
    成都市少儿互助金报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已购买少儿互助金和符合少儿互助金的报销范围。报销分为住院和门诊两种情况。住院报销需要出示医疗证和身份证明,并在出院时全额结清住院费用,再到医保办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到少儿互助金结算窗口进行结算。门诊报销需要提供正规税务局的发票、父母认可的新生儿医院费用明细清单和病历的首页、出入记录,以及少儿互助金卡或少儿社保缴费凭证。少儿互助金报销时间和地点为购买保险后的下个月再去区社保局报销,报销地点为所在区社保局。异地是否能报销分为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和未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具体政策可咨询成都市各区(市)县少儿住院互助金管理中心。
    法律依据
    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06-28)\t第十一条\t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接受捐赠,并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对捐赠财产进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但是不得以本机关为受益对象。
    慈善法(2016-03-16)\t第九十五条\t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9-03-02)\t第五十条\t国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