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仲裁时效到底是什么
释义
    法律分析: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
    一、国家赔偿诉讼时效已过会什么样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利益的法定时期,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
    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
    超过该时期的,权利人即丧失起诉权,人民法院对其权利也不再加以保护,因此,受害人提起国家赔偿应在有效的诉讼时效内进行。
    二、最新婚后财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通常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权利的行使应受时效的限制,所谓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期间,而产生一定法律上效果的法律事实。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简而言之在诉讼时效消灭之后,仍然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丧失胜诉权。
    三、民事合同的诉讼时效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根据相关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几类特殊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74条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9 2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