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依据是什么? |
释义 |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法律依据为: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临时提出回避申请、需要通知新证人、调取新证据、重新鉴定勘验、补充调查等情形。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有以下情形之一,能延期审理: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法律规定及适用条件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法律规定及适用条件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院可以延期审理民事诉讼案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当事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诉讼,或者需要补充证据、调取证人等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审理。同时,延期审理必须符合适用条件,如当事人提出的理由必须真实、合理,并且不能对他人造成不当损失。法院在审查申请时会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进程以及当事人的合理请求等因素,最终决定是否延期审理。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理的公正和有效进行。 结语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法律规定明确适用条件。当事人因故未能参加诉讼,或需补充证据、调取证人等,可向法院申请延期。申请须真实、合理,不损害他人权益。法院将综合案情、进程及请求,决定是否延期,以确保审理公正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