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二审改判是否会影响一审法官的声誉? |
释义 | 民事二审改判对一审法官的影响因具体情况而异。如果一审法官按照事实和法律做出判决,但由于客观因素出现错误,无过错责任。若一审法官因业务水平不足导致错误判决,改判会影响其绩效考核。若一审法官存在偏私或违法行为,改判后会受到追责。根据《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法官因理解偏差、事实认识偏差、新证据或法律修订等改变判决不承担责任。具体情况需根据二审实际情况确定。 法律分析 一、民事二审改判对一审法官有影响吗 民事二审推翻一审对法官是否有影响,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一审法官完全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裁判思维做出判决,并无任何主观过错,只是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作出了错误判决。比如一审时证据不足,到了二审时出现了新的证据,二审法院依照新的证据依法改判。这种情况下一审法官不具有任何过错,是不会被追责的。 如果一审法官主观上并没有任何过错,也没有意志以外的原因影响他做出错误判决,只是因为自身业务水平不够,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做出了错误判断,因而作出了错误判决。这种情况下,二审法院依法改判后,一审法官虽然不会被明里追责,但会影响他年终的绩效考核。 如果一审法官有所偏私,故意昧着良心作出错误判决,比如存在没有依法回避、枉法裁判等违法事由。二审法院予以纠正后,有关单位当然会对其追责,轻则由法院内部进行处分、重则由纪委介入调查、甚至检察院依法追究其枉法裁判罪的刑事责任。当然,有时候一审判决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如果非要要求一审法院绝不能错,那作为纠错程序的二审法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二、改判后一审法官责任的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对法律、法规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裁判错误的; (二)因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裁判错误的; (三)因出现新的证据而改变裁判的; (四)因国家法律的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改变裁判的; (五)其他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是需要严格基于法律规定为进行合法的认定的,对于一审判决的结果,只要法官是根据当时的证据和有关调查情况来作出合法的判决的,就不存在责任,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的二审情况而定。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民事二审改判对一审法官的责任影响因具体情况而异。如果一审法官在裁判过程中按照法律准则进行判决,但由于客观因素导致错误判决,如证据不足等,二审法院根据新证据依法改判,一审法官不会受到追责。若一审法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出错,但没有主观过错,二审改判会影响其绩效考核。然而,若一审法官存在偏私、故意违法等行为,二审改判后会受到追责,包括法院内部处分、纪委调查,甚至刑事追究。根据《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一审法官在特定情形下不承担责任,如对法律理解偏差、案件事实证据偏差、出现新证据、国家法律修订或政策调整等。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二审情况来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五节 判决和裁定 第一百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三条 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一)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四)属于新类型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 (五)法律规定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