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档案丢了入职怎么办 |
释义 | 需要补救丢失档案的人员,需要提交以下文件:1. 档案丢失证明;2. 学历证明(如:复印毕业证或由学校提供学历证明);3. 历次就业证明;4. 本次失业前所在单位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及失业原因。如果无法补办,可以起诉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 补救丢失档案的人员,需要提交以下文件: 1. 档案丢失证明; 2. 学历证明(如:复印毕业证或由学校提供学历证明); 3. 历次就业证明; 4. 本次失业前所在单位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及失业原因。 例如,由于某些原因,社保部门停止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办理手续,因此有些人可能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果真的没办法补办,并且遗失人员真的不讲道理,可以起诉法院,要求原赔偿其各种损失,听朋友说起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能真的把档案再补全,也需要费功夫。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劳动者失业后,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单位办理失业登记,获取《失业证》。 然而,一些劳动者在失业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档案存在一些问题,如未按时提交、遗失等。此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档案补救。 具体来说,劳动者可以向就业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指定的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要求重新开具、补全档案。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提供的材料不充分或者不符合要求,可以要求其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或者要求其重新提交申请。 另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用工之日起15日内将劳动者书面通知送达到劳动者本人,并为其安排工作岗位。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通知劳动者或者未安排岗位,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法》为失业后档案补救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程序。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其档案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申请补救来解决。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应当遵守相关法规,及时通知劳动者并安排岗位,避免因违规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结语 为了补救丢失档案的人员,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如果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可以起诉法院,要求赔偿各种损失。但最终是否能成功补救,还需要费一番努力。 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2018-12-29)\t第九条\t公务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统计法(2009-06-27)\t第三十九条\t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 (二)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2012-06-28)\t第七条\t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