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医疗机构许可证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医疗机构必须在开展医疗活动前取得许可证,符合许可条件才能开展相关活动。医院需要这个证件是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保障患者权益。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法》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取得许可证,符合许可条件后方可开展医疗活动。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许可证的管理应当实行统一规范的制度。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许可证是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依据,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医疗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许可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许可条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齐备符合许可条件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原材料等。 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决定。符合许可条件的,应当发给医疗机构许可证。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医疗机构名称、地址、行政区划、负责人和主要医疗项目、特色医疗项目等基本情况; (二)经批准的医疗项目、特色医疗项目; (三)颁发日期和有效期限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八条 对未依法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而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停业整顿,可以处以罚款,并且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医疗纠纷投诉和意见,积极予以处理,保证患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尊重人格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