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的恶意串通的有哪些规定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了恶意串通的行为无效,即行为人与相对人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两个特征: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并为牟取非法利益而订立合同。恶意串通通常在签订合同时发生,其中一方与他人串通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恶意串通的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的恶意串通的有哪些规定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人不当行为的法律后果】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恶意串通的合同如何认定 恶意串通使之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牟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 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人都是故意的,这种故意的本质在于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 当然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为人已经或必然获得了非法利益为必要条件,只要的恶意串通,危及他人利益的故意就可以认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恶意串通成立的合同,未必都是当事人的故意,例如当事人的代理人于对方当事人或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串通危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订立合同,就不应认为是当事人的故意。 代理人的故意足以构成恶意串通。 2、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 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 这种非法利益可以又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串通,压低标价; 在买卖中,双方抬高货物的价格以获取贿赂等。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恶意串通通常是在签订合同时产生的,合同一方当事人与他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 结语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牟取不法利益而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两个特征: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并且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根据《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进行恶意串通,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离婚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一般规定第四百六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