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一般会判入室抢劫杀人多少年?
释义
    入室抢劫杀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无论有目的杀人还是过失杀人,都会面临严重的刑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抢劫过程中杀人会被定为抢劫罪的从重情节,抢劫完毕后又杀人则涉嫌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会被数罪并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入室抢劫属于抢劫罪,入户抢劫的情形会面临更严重的刑罚。入室抢劫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直接故意、非法占有目的以及使用暴力或胁迫等强制手段。
    法律分析
    一、一般会判入室抢劫杀人多少年?
    入室抢劫过程中杀人,无论是有目的杀人还是在抢劫过程中过失杀人,都会面临严重的刑罚,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入室抢劫杀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定什么罪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为入室抢劫而杀了人,此以抢劫罪处理,杀人为抢劫罪的从重情节;如果抢劫完毕后又杀人的,涉嫌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当数罪并罚。无论如何定罪,此类犯罪性质恶劣,影响极其严重,均可判处死刑。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入室抢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
    结语
    入室抢劫杀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无论是有目的杀人还是在抢劫过程中过失杀人,都会面临严重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入室抢劫罪的刑期可达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判决。此类犯罪性质恶劣,影响极其严重,应受到严厉打击和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 17: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