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放高利贷利息犯法吗 |
释义 | 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违反了法律规定,仅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规定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未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借款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背公序良俗的。 法律分析 放高利贷利息,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仅是利息的约定违反了法律规定,但不构成犯罪,放高利贷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规定的行为,该债务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第三款至第六款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拓展延伸 高利贷利息是否超出法定限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高利贷利息的设定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利息法》规定,借贷双方可以自由约定利息,但不得超过法定利率的4倍。此外,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金融机构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也有明确的利率上限。因此,如果高利贷的利息超过了法定限制,就属于违法行为。借款人在面临高利贷时,应当保持警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秩序。 结语 高利贷虽然违法,但并不构成犯罪。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违反了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但并非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明知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却提供借款的人以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人,所借贷款项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借款人应保持警惕,了解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秩序。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