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认定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
释义 | 本文重点阐述了工伤认定注意事项和法定程序。工伤认定申请需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并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决定作出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需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用人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并抄送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应在24小时内告知经办机构。工伤认定程序包括职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审核、调查核实和工伤认定决定等步骤。 法律分析 一、关于工伤认定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需要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2.工伤认定决定作出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需要在20个工作日内将决定送达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在24小时内告知经办机构。工伤认定申请应由用人单位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在我国的工伤赔偿的事项处理中,如果在经过一系列工伤认定程序以及劳动能力伤残鉴定程序之后,用人单位不幸倒闭、破产或者是解散的,劳动者也不需要慌张,此时就相当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负担了一项债务,可以在公司破产清算的时候偿还劳动者。 二、工伤认定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一)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审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 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并抄送经办机构。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获得赔偿的主要依据两个招标确定,一个是劳动功能障碍等级,另一个生活处理障碍等级。 其中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 结语 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程序,需要注意相关注意事项和法定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审核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用人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并抄送经办机构。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处理障碍是主要的赔偿依据,其中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总则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工会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七条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