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房屋抵押还能贷款买房吗 |
释义 | 房屋抵押不需要过户,房屋抵押流程如下:第一步:提交所需证件抵押借款人(自然人)需提供的证件:房地产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款人身份证,户口簿需下列证件(借款人根据自身情况准备相应证件)单身证明户籍所在地民政局出具至今未婚的证明共1份结婚证明结婚证、配偶的身份证、户口簿共3份离婚证明户籍所在地民政局出具离婚后至今未婚的证明共1份第二步:看房评估根据抵押物所在位置、楼层、面积、朝向等预估其大约价值。我公司将以预估价值作为贷款依据,并以抵押物的二分之一为贷款金额。第三步:签署抵押借款合同借款人与贷款人必须共同到场,共同签署抵押借款合同。请您在签字之前,仔细阅读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不要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后若有任何纠纷,此合同都会作为法律依据。第四步:公证借款人与放贷人必须共同到公证处进行公证。 一、银行贷款需要提交的资料 (一)、基础资料 1、借款人的有效身份证、户口簿; 2、婚姻状况证明,未婚的需提供未婚证、已离婚的需出具法院民事调解书或离婚证(注明离异后未再婚); 3、已婚需提供配偶的有效身份证、户口簿及结婚证; 4、借款人的收入证明(连续半年的工资收入证明或纳税凭证当地); 5、需要有抵押物才能贷款的,必须提供抵押物的权利证明,而且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间利息总和不能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1/2; (二)、特殊资料 申请个人住房、商铺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商品房购房合同或商品房买卖契约,以及首付款证明(发票及银行交款单); 申请助学贷款时,必须提供教育单位签发的入学通知书; 申请留学贷款时,必须提供国外留学学校出具的入学通知书或其他有效入学证明,已办妥留学学校所在国入境签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申请装修贷款时,必须提供装修合同和装修预算书,以及首付款证明(发票及银行交款单); 申请耐用消费品贷款时,必须提供耐用消费品购销合同,以及首付款证明(发票及银行交款单); 申请经营类贷款时(商铺贷款除外),必须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购销合同和财务报表等。 以上所有借款人及担保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必须是原件,确认材料真实性后,复印件留存。 二、征信不好如何贷款,贷款条件有哪些 1、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找银行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一些非恶意的逾期,尤其不是个人主观原因造成的,个人在还清欠款以后,积极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解释逾期产生的原因,逾期金额较小或是逾期时间很短,银行就会出具一份非恶意逾期证明。如果你的逾期事出有因,可以准备好材料以后,上交当地的央行征信部门,这样对未来申请贷款也大有帮助。 2、找担保公司帮忙。在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借款人也可以找一家正规担保公司介入。一般在有担保公司作担保的情况下,假使个人信用有瑕疵也能顺利获贷,因为担保公司的参与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3、典当行贷款。若你名下有汽车、房产,在急需钱的情况下找典当行贷款是最好的选择。根据多方了解,申请典当行贷款,只要借款人有抵押物,且抵押物符合贷款要求,典当行便可忽略对工作年限、收入情况的要求,而且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借款人当天便可获贷。 贷款条件有哪些: 1、贷款申请人必须成年,即年满18岁,而且在65周岁以下,必须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贷款时需要提供个人的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态证明、有效的居住证明等。值得注意的是:已婚需提供配偶的有效身份证、户口簿及结婚证;未婚的需提供未婚证;已离婚的需出示法院民事调解书或离婚证; 3、贷款机构会对个人的信誉进行调查,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信誉,否则贷款机构是不会给你贷款的。除了个人信誉情况之外,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是借款人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比如像公务员、教师等职业跟容易贷款成功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第三百九十五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海域使用权;(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运输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第四百条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三)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四)担保的范围。第四百一十九条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