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确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释义
    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根据作品性质和著作权主体的不同,作者为公民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保护期为50年,特殊作品如电影作品的保护期也为50年,而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法律分析
    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根据作品性质和著作权主体的不同,其保护期规定如下:
    1.作者为公民的期限
    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期限
    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3.特殊作品的期限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j摄影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以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这里的作者“身份不明”,多指作品因以假名、笔名、化名或者未署名发表,难以确定作者确定身份的情况。
    拓展延伸
    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是指确定著作权享有人享有著作权的时间范围的一系列规则。根据中国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通常分为两类:个人创作作品的保护期限和法人或其他组织创作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个人创作的作品,一般享有著作权的期限是作者终身加上作者逝世后50年。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创作完成后50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作品,如匿名作品、合作作品、摄影作品等,保护期限可能有所不同。
    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计算是从作品创作完成的具体日期开始计算的。对于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计算期限的起点是作品首次公开发表的日期。对于未公开发表的作品,计算期限的起点是作品创作完成的日期。
    总之,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是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确定的,具体根据作品类型和创作完成的时间来计算,以确保著作权享有人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其创作作品的权益。
    结语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根据作品性质和著作权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个人创作的作品,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创作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特殊作品如电影作品和摄影作品也享有50年的保护期。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著作权享有人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其创作作品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四章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第一节 图书、报刊的出版 第三十五条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二章 著作权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 第二十条 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改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但美术、摄影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作者将未发表的美术、摄影作品的原件所有权转让给他人,受让人展览该原件不构成对作者发表权的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二章 著作权 第四节 权利的限制 第二十四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著作权人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已经发表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限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 12: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