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三保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
释义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主旨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法律分析 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拓展延伸 三保障概念的实施与影响分析 三保障概念是指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三个方面的保障体系。其内涵包括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外延则是指这个概念的具体实施和覆盖范围。三保障概念的实施涉及政府政策的制定、社会保障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其影响分析可以从社会公平与公正、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探讨。实施三保障概念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目标。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我们致力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并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这一概念的扩展延伸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实施三保障概念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