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起诉书的内容包括哪些? |
释义 | 肇事逃逸起诉书的内容需要包括肇事者的基本犯罪信息, 自从上个世纪,汽车被发明之后,人们出现变得方便许多。至如今,道路上是车水马龙,随时可以看见车辆在马路上行使而过,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有些人会在交通肇事之后逃逸,妄想不负责任。 一、什么样能构成肇事逃逸 “交通运输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责任主体逃逸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也就是其明知已有事故发生,主观心态为故意,但为了不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从现场逃跑。如果行为人对事故发生毫无知觉,则对其不应认定为肇事逃逸。肇事者是否构成逃逸关键是看其在主观上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即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行为人明知或应知自己发生交通事故,装作无事故发生,这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主观要件构成的重要补充。当事人须同时具备逃避救助和承担刑责义务的条件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如肇事者撞伤行人后,尽管没有离开交通事故的现场,但是当时没有去实施救助伤者,造成被害人伤情加重直至死亡的后果;或肇事者送被撞伤的行人至医院后,因支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而离开医院,仅以具有以上一单一动机的情形是不能认定行为人为肇事逃逸的。在肇事后,有的责任主体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免被追究和惩罚,罔顾交通秩序也不顾及被害者的安危逃离现场的行为。由此可见,行为人是在其明知逃逸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仍然为之,应是故意而为,但是对被害人不给予救助,对被害人伤亡的结果则是过失的心态。也就是行为人认为他逃逸后被害人可能不会死亡,相信会有人对被害人给予救助或者存有侥幸的心理认为被害人伤势并不重,不至于导致严重危害结果。 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救助被害人的心理,但客观上并不具备救助伤者的能力,这种情况不应该认定行为人为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行为人客观上具备救助被害人的能力而主观上不愿意施救,交通事故发生后,不报警也不积极施救被害人,而是选择弃车或者驾车逃跑,将被害人弃于现场或带离现场,这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也是肇事逃逸的显著特征。 二、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处理方法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人,应尽快将其抓捕归案。因为交通肇事者为交通事故的最终赔偿责任,即使其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也仅在交强险的责任赔偿限额范围予以赔偿,超过部分仍有肇事致害人承担。抓捕肇事逃逸者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启动查缉预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2)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3)部门间紧密合作。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三、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是什么 因为某些驾驶人对于交通规则不太了解,在驾车造成了重大的事故之后,因为害怕面临法律的严惩,而心生侥幸,故而在现场直接驾车离开,这就是所谓的交通肇事逃逸了。 这些人在逃逸,却又因为内心的煎熬、恐惧、不安,最后还是前去自首,但是这种事后自首行为,却不一定会得到相对宽容的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其大致面临三种处罚。 ①第一种,交通肇事却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逃逸的驾驶人事后向有关部门投案自首,因为其行为并没有达到刑事犯罪的标准,所以一般处以三到七年的拘役,但是可以不吊销驾驶执照,也算是对主动自首的一种宽厚处理。 ②交通肇事导致有人受伤,但是情节比较轻,逃逸的驾驶人在主动自首后,一般会处以三到七年的刑事拘留,因为造成了人员受伤,还逃逸,其驾驶执照也会被吊销。 另外,因为商业保险的一些规定,这种肇事逃逸,其申请的索赔,保险公司是不会受理的。 ③交通肇事情节极其严重,还逃逸的驾驶人,就算他最后自首了,也不会受到一点宽厚的待遇,对其的刑罚,只会向重量刑上面靠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中的规定,因为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而导致受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伤势加重而死亡的,逃逸者就算是事后自首,也依然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进行量刑,那么逃逸者将至少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刑罚。 所以,在一不小心交通肇事了之后,最好的处理方式绝对不是逃逸,而是留在现场,报警等待,如果有伤者的话,就应该及时叫来救护车,以免伤重不治而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