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物权确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释义
    物权确认的法律依据及物权取得的分类是本文的主旨。根据《民法典》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物权的归属和内容,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物权侵害问题。物权的原始取得是在特定法律事实发生时依法取得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劳动和生产、先占、发现等,继受取得则分为移转取得和设定取得。
    法律分析
    一、物权确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物权确认请求权是物权保护请求权的一种。物权归属或者内容发生争议,物权人可以请求有关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等部门确认该物权的归属或者内容。物权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请求确认权利、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修理、重作、更换、损害赔偿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上述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物权取得的分类有什么?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含义是取得权利时不根据原所有权人的意思或原来客体物上根本就不存在所有权,在特定法律事实发生时只依法律规定即可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前提是客体物之上不存在所有权;这也就意眯着所有权的取得不需要与任何人相关,而仅依取得人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的行为即可。所以一般而言,基于事实行为而取得的物权,即属于物权的原始取得。在原始取得的物权上不存在他人的意志关系,或者说是该物权不因他人的意志关系而受影响。
    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劳动和生产、先占、发现、拾得、时效取得、善意取得、添附、加工、孳息等。
    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也称派生取得或传来取得,它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从取得人角度是取得权利,从相对人角度则是权利的丧失,故对照原始的绝对取得继受取得又称相对取得。在继受取得中,物权权利是从他人那里移转而来,主要是原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物处分行为的结果。一般而言,基于法律行为的取得大都属于继受取得。依继受的方法不同,继受取得又分为移转取得和设定取得。
    物权确认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物权取得时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取得,一种是继受取得。原始取得存在的前提是客观物质上不存在所有权,原始取得在取得权利时,不需要根据原所有权人的意思。继受取得又称派生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的物权。
    结语
    物权确认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根据该法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物权的归属和内容。对于物权受到侵害的情况,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原始取得是指在客体物上不存在所有权的情况下,根据特定法律事实依法取得所有权。继受取得则是基于他人既有的权利而取得物权。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是物权取得的两种分类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四节 房屋租赁 第五十三条 房屋租赁,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四节 房屋租赁 第五十五条 住宅用房的租赁,应当执行国家和房屋所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租赁政策。租用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租赁双方协商议定租金和其他租赁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三条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7: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