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终止疑惑:劳动合同期满后是否立即结束 |
释义 | 劳动合同期满后,如果未续签合同,则合同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合同终止条件包括期满、领取养老金、死亡等。劳动合同的终止往往因客观因素,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了解终止事由和经济补偿。建议聘请专业律师审查合同是否终止,并索要相应补偿。每种情况需具体分析,咨询专业律师可获得解答。劳动合同终止的风险需引起重视。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期满之后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续签合同的,劳动合同就会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是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劳动者开始领取养老金、劳动者死亡等条件。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风险提醒】劳动合同的终止往往不是因为用人单位或者个人的主观原因,而是一系列的客观因素,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不清楚劳动合同终止的事由和相对应的经济补偿,就容易导致: 1.发生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事由,劳动者却以为劳动合同没有终止,比如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但是劳动者不清楚依旧为用人单位工作。 2.劳动合同终止后,比如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不知道可以请求经济补偿,就因此错过了福利。【专家建议】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您可以聘请一个专业的律师来处理:1.审查该劳动合同是否已经有终止的法定事由出现2.在劳动合同终止后,根据实际情况向用人单位索要相对应的经济补偿,不合有疏漏。 结语 劳动合同期满后,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续签合同,劳动合同将会终止。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包括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领取养老金和劳动者死亡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终止情形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约定其他终止条件。因此,为避免劳动合同终止引发的风险,建议聘请专业律师审查合同是否存在终止事由,并在终止后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经济补偿,以确保权益不受损失。请注意,每种情况都需要具体分析,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解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