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于工伤和交通事故
释义
    交通事故与工伤待遇竞合的规定是在劳动者人身权受到第三人侵害的同时又被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如劳动者分别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及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仲裁的,对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请求和不服工伤保险赔偿仲裁裁决提出的请求,法院应分别依法作出判决。
    一、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因交通事故被认定为工伤的赔偿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不能同时获得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与工伤赔偿的情形
    当受害人为用人单位机动车的乘客或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方仅为用人单位一方,且受害人又被认定为工伤,那么,受害人只能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即不能同时获得用人单位的人身损害和工伤双重赔偿。当受害人既符合交通事故构成又符合工伤事故构成,如果单位既按交通事故向受害人赔偿损失,又按工伤赔偿损失,则赔偿了双倍损失,这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
    (二)同时获得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与工伤赔偿的情形
    1、当受害人乘坐或驾驶本单位的机动车与非本单位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且受害人又被认定为工伤,受害人可以获得侵权的其他机动车方的人身损害赔偿,还可以获得工伤赔偿。
    2、当受害人为第三人(非乘客或驾驶员)与非本单位的机动车方发生交通事故被伤害,且受害人又被认定为工伤,那么,受害人可以获得机动车方的人身损害赔偿,还可以获得工伤赔偿。
    3、当受害人为第三人(非乘客或驾驶员)与本单位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肇事机动车方仅为用人单位一方,且受害人又被认定为工伤,受害人可以在交强险限额内获得赔偿,超出交强险的部分,可以按工伤赔偿。
    (三)同时获得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与工伤赔偿的项目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关于工伤和侵权竞合,哪些赔偿项目可以获得同时的赔偿,并无明确。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工伤待遇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交通事故的可以获得双重赔偿;而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则不能获得双重的赔偿,应按受害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获得一份赔偿。
    二、工伤走法律手续要多久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需要怎么走维权途径,走哪些程序,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这些问题,是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此律师告知您,如遭受工伤,需要走法律程序维权的话,分别需要经过如下程序和期限:1、用人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或者劳动者在一年内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的期限最长为60日;2、劳动者自收到认定书之日起,认为构成伤残的或者存在护理需求的,可以在伤情稳定时或者停工留薪期满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出具鉴定结果。3、另外,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任何一方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认定书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自收到认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壹审和二审的审限各为3个月。4、如果工伤认定结论最终维持,劳动者可起劳动仲裁,主张工伤待遇赔偿,劳动仲裁审限为60天。自仲裁裁决送达之日其15日内,双方任何一方不服仲裁结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壹审审限6个月,二审审限3个月。以上便是工伤维权要走的法律程序。
    三、起诉工伤索赔程序
    1、工伤报告程序,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2、工伤认定程序,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的,又没有投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不走这一程序。3、工伤鉴定程序,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4、协商赔偿程序,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5、劳动仲裁程序,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6、法院审理程序,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7、执行程序,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8、申诉程序,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则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2 0: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