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诈骗罪怎样才算不知情
释义
    诈骗罪中不知情的,属于为欺诈者所利用无意识的工具。证明如下:
    1、需要正确认定案件中相关言词证据的效力问题。言词证据能否认定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补强、补强到何种程度,均与言词证据本身的可信程度有关。
    2、结合相关书证、鉴定结论作为补强,综合评判。
    3、排除其他合理怀疑。
    一、如何确定刑讯逼供
    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包括:
    1、刑讯、虐待、折磨或者其他蓄意使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是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肉刑,是指采取各种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体肌肉或器官造成痛苦的刑罚和取证办法,如捆绑、吊打等。变相肉刑是指用直接伤害身体的肉刑以外的方法和手段,如车轮战、长时间罚站、不准睡眠、日晒、雨淋等。由于刑讯逼供通常多发生在封闭的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很难提供证据证明,而讯问人员不可能主动提供刑讯逼供的证据,因此需要检察机关在审查证据的时候着重审查,审查的途径如可以通过依职权调取被告人进出看守所的健康检查记录、笔录,以查验被告人在讯问前后的身体变化情况。
    2、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新刑诉法第五十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刑诉法原43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也都规定“威胁、引诱、欺骗”收集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威胁、引诱、欺骗”理应为“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应有之意。实际上,当前司法实践中,随着法律监督力度的加大及侦查行为的规范,以肉刑为典型表现的刑讯逼供并不常见,因其往往会在被告人身体上留下痕迹。然在“口供至上”理念引导下,往往“变通”为“威胁、引诱、欺骗”,如虚假允诺认罪关几天就可放人或威胁不认罪就找家属麻烦等等。而侦查人员在讯问中使用“威胁、引诱、欺骗”的言语往往不会直接体现在笔录中,更具有隐蔽性,对检察机关审查核实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供述辩解,从细节入手,针对矛盾之处,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印证,审查是否有非自愿供述情形。
    3、服用药物、催眠。此种非法方法当前实践中虽还不常见,但作为一种使被讯问(询问)人丧失意志、理智和自由意识的方法,严重侵犯了被讯问(询问)人的人身权利及证据的客观要求。《禁止酷刑公约》第15条亦明文禁止之,理应作为绝对排除的非法取证方法。
    4、采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精神折磨的方法。此兜底条款适应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及发展,一切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违反我国法律禁止性规定以及我国承诺的国际公约的有关内容,所获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刑事案件间接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吗
    刑事案件间接证据不能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需要其他证据予以补强才能使用。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刑事案件的定案,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并且要排除一切合理怀疑。
    三、刑事的证据规则有哪些
    刑事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
    1、实体性规则,主要是对非法证据特别是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
    2、程序性规则,主要是对排除非法证据问题规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
    3、谁主张谁举证规则。但在例外情况下,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应承担的提出证据的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