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法中关于对外担保的规定有哪些形式? |
释义 | 对外担保的核准及备案 (一)银行提供对外担保:为境内外机构提供的融资性对外担保余额实行指标管理,指标不超过本外币实收资本的50%或外汇净资产;取消融资性对外担保的资格条件限制;非融资性担保实施风险管理,要求被担保人或受益人中一方为境内法人,或至少一方是境内机构依法在境外设立或持股的机构。银行对外担保履约无需外管局核准。 (二)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余额管理与逐笔核准相结合 (三)境内企业 1、被担保人须是担保人依法在境内外设立、直接或间接持股的企业; 2、被担保人不得为连续三年亏损企业,资源开发类企业除外;净资产应为正值; 3、对担保人的要求: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净资产与总资产比例不低于15%; 4、债务人以自身财产为自身债务担保无需批准; 5、担保履约逐笔核准,履约后追偿所得外汇资金结汇需经外管局逐笔核准; 6、签订对外担保合同后15日内到外管局办理登记 (四)注意事项 1、对外担保金额不受被担保人的股权投资比例限制 2、融资性担保项下主债务资金不得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借贷等形式调回境内使用 3、非融资行担保可以不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权限和金额 4、取消担保人外汇收入要求限制 5、对外反担保:对境外机构提供的反担保纳入对外担保管理,为境内机构提供的反担保不纳入对外担保管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七条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三百九十四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第四百二十五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