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生非法行医将被判多少年? |
释义 | 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非法行医罪侵犯国家管理制度及公众生命健康安全,需有擅自从事医疗活动行为。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者,需具备故意成分。刑法规定了不同情节的刑罚,严重损害患者健康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死亡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行医罪的存在旨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336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罪量刑标准的构成要件: 一、非法行医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及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规范中国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以保障和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非法行医罪客观上必须有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医疗活动主要是指诊断和治疗,即通过各种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借用药物、器械和手术等方法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改善病理或生理状况的活动。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三、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单位不构成该罪。那么怎样才算取得执业医生资格呢?,必须是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证并在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行医才属已经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四、非法行医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对病人伤亡结果存在间接故意的罪过而不是业务过失的罪过。因为,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既对自己缺乏行医技能和控制病情发展的能力是明知的,又对病人在得不到有效及时治疗时会伤残直至死亡是明知的,所以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对病人的伤残、死亡采取了漠然视之,听之任之的放纵态度。 结语 根据刑法第336条规定,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国家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客体,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特殊主体以及故意的主观表现。该罪的量刑标准严厉,旨在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规范中国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行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言,只有在已取得执业医师证并在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行医才被视为合法。非法行医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对病人伤亡结果存在明知故犯的罪过。这一罪行的严重性体现在其可能对就诊人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六条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十七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销注册,废止医师执业证书: 医师经相关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可以增加执业范围。法律、行政法规对医师从事特定范围执业活动的资质条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