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玩忽职守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
释义 |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处罚范围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处罚范围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 4、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玩忽职守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有哪些? 玩忽职守罪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故意或出于重大过失而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或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玩忽职守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刑责将相对较重,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刑罚。而如果后果较轻,刑责则相对较轻,可能面临罚金、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的刑罚。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面临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罚。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责任和刑罚的具体适用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法院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结语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公共财产和国家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玩忽职守罪的惩处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而如果后果较轻,刑责则相对较轻,可能面临拘役或者罚金等刑罚。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刑罚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检察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检察官的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实施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威胁恐吓、滋事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纲 第二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