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医疗期工资的发放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工资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计算,具体数额由用人单位确定。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需按约定日期发放工资。医疗期的计算根据累计病休时间,不同医疗期有不同计算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支付金额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80%。 法律分析 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工资,是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来计算的。具体的数额则由用人单位依法在上述范围内确定。单位在医疗期内,仍需依法按照约定的日期向员工发放工资。 法律依据: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拓展延伸 工伤医疗期工资如何计算和支付? 工伤医疗期工资的计算和支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工伤医疗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是职工在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具体计算方式为,将工伤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出平均工资。根据平均工资,再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80%)确定工伤医疗期工资的数额。工伤医疗期工资的支付一般由用人单位负责,按照月度支付,并与正常工资一起发放。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建议咨询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工资应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来计算,并由用人单位依法确定具体数额。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仍需按约定的日期向员工发放工资。对于工伤医疗期工资的计算和支付,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规定进行,一般由用人单位负责按月支付,并与正常工资一起发放。具体情况可能会有差异,请咨询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信息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师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疾病、死亡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