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般取保撤销怎么处理? |
释义 | 取保候审的撤销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不追究刑事责任、期限届满、决定不当等情况。撤销取保候审需要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不同情形有不同处理方式。 法律分析 一、一般取保撤销怎么处理 1、提出撤销、解除取保候审的申请。 2、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具体办理撤销、解除手续。 3、办案人员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二、取保候审的撤销和变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采取取保候审后不会对社会产生危险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相关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审结的; 6、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对社会不会产生危险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一审判决管制或是宣告缓刑以及单独使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被告人,二审期间被告人被羁押时间已经达到一审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涉及案件需要司法鉴定,而且尚未结案的,法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死亡的; 11、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出现死亡、重伤或者是丧失保证能力的其他情形的; 12、公安机关实施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的,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是案件移动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进行复议、复核的。 取保候审撤销一般是针对犯罪嫌疑人不再继续的适用这一强制措施,不用再遵守取保候审期限的法定义务,一般只要在撤销取保时就需要先提出申请,确定无异议之后就需要办理相关的撤销手续,这样才能撤销成功,所以,不同的情形所存在的处理方式就会不同。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取保候审的撤销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且根据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撤销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不再适用取保候审措施,不需要遵守取保候审期限的法定义务。一般情况下,需要先提出申请,并在确认无异议后办理相关的撤销手续,以确保撤销成功。具体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