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泄露个人信息是否构成侵权? |
释义 | 个人信息泄露侵犯个人人身权利,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方式多样,内容涉及各个方面,目的是牟利。预防措施包括差异化密码、加密用户信息、增强安全意识、慎重参与调查活动、妥善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仅提供必要信息、注意交易平台真伪。 法律分析 个人信息被泄露侵犯的是个人的人身权利,主要是指个人的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网络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的,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个人信息泄露的特点 1、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多样 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通过网络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作案方式;二是利用假冒正规网站骗取受害人信息;三是利用木马程序窃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 2、被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种类多 从收缴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来看,被窃取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内容包含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各个方面,受害对象有股民、保险业客户、快递客户、病人、新生儿、企业主、房产业主、电话用户、求职者等各行各业各类人员。 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目的是牟利 近年来,盗卖公民个人信息逐渐滋生出非法牟利的黑色产业链,受利益驱使,犯罪分子或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销售获利、或倒卖个人信息赚取差价、或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绑架、暴力讨债等犯罪。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结语 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人身权利的重要举措。未经同意泄露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医疗机构也应保密患者隐私。个人信息泄露方式多样,种类繁多,目的是牟利。预防个人信息泄露需加强密码管理、加密用户信息、提高安全意识、谨慎参与调查活动、妥善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只提供必要信息、警惕交易平台真伪。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四条 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