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能怎么判定无力偿还 |
释义 | 法院根据下列标准判定无力偿还:申请人可以将被申请人名下的可供执行的财产进行拍卖,用以偿还债务。但经查证其被执行人名下确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且没有拒绝申报或隐匿、转移自己名下可供执行财产的行为,则会认定被申请人暂时没有履行能力。 一、借高利贷跑路了怎么办 借高利贷跑路的后果是,债权人也可以起诉,然后申请执行欠款人的财产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 二、欠款人没有可执行财产怎么办? 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可以把债务人列入失信名单,一旦债务人有高消费,就可以监控追踪。但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财产,拒不执行,申请人应当从三个方面给其压力: 一、追加被执行人延期执行的罚息。 二、积极配合法院,追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三、关心被执行人动向,及时向法官汇报。 三、申报财产出现违规情况的处罚是什么 对拒不申报的处理,拒不申报财产已带有某种程度的公然抗拒的性质,其动机是让法院无法判明其有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有义务申报而拒不申报,本质上是用不作为的方式来妨害法院执行工作的进行,对这种行为可根据民诉法的规定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被执行人是单位的,可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负责人采取罚款、拘留。性质严重构成犯罪的,可根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财产申报制可使执行法官从调查取证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对被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申报进行有的放矢的审查,以分清被执行人是确无履行能力,还是规避,以提高执行效率,及时保护权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再则,财产申报制可强化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责任感、紧迫感,同时也减少权利申请人的诉累。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