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恶性程度方面
释义
    1、间接故意和过失的区别。风险社会对社会各界的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和注意义务,结合立法例的具体情况关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态宜采纳“双重罪过说”,即修正后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具备故意和过失双重内容。但是,不同的主观恶性却适用相同的法定刑,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基本原则,也不能体现刑罚的公正性,故对主观方面是过失的应酌情从轻处罚。
    2、被告人不存在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废物、有毒物质、有害物质的主观故意,则不构成污染环境罪,应从企业证照的办理、产生污染的原因、发现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预见性等客观情况来分析主观心态,结合具体案情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区别对待。
    3、利用性质的非法处置行为与销毁性质的非法处置行为应区别对待。利用性质的非法处置行为是指以对有害物质进行利用为目的而进行的非法处理行为,如针对油泥进行的炼油行为;销毁性质的非法处置行为是指不以利用为目的对有害物质进行的消灭、掩盖等处理行为,如对有害物质进行偷埋、焚烧等。针对非营利性的处置行为应考虑轻处。
    4、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5、需要注意的是,中止犯的成立需要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但就实际个案而言,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在发生污染环境的行为后希望中止或者及时制止污染行为的继续进行,在进行了相关的指示或者部署之后,由于其他原因(如,属下执行迟延或者执行不到位),导致中止的结果没有实际发生,即使不符合中止犯的条件,也应认为行为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考虑予以从轻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4 4: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