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主观:          劳务报酬与 工资薪金所得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支付报酬的单位是否有雇佣关系。 两者的区别如下: 1、计税期限不同; 2、减除费用标准不同; 3、适用税率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是否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判断一种收入是属于劳务报酬所得,还是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重要标准。     法律客观: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三条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