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构成职务侵占? |
释义 | 未签劳动合同不构成职务侵占,但违反劳动合同法需承担法律责任。劳动者可通过社保记录、工资发放记录、胸卡等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还可使用房贷收入、考勤卡、工资支付证明等证据。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记录、同事证言和录音也可作为证据。 法律分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并不是犯罪的行为,所以是不会构成职务侵占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般未签劳动合同怎么举证 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一)社会保险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二)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三)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单(表); (四)房贷收入、缴税证明,可以以买房买车贷款为由让公司开据收入证明; (五)考勤卡,最好原件,且有公司的公章之类的; (六)工资支付证明、拖欠工资的书面证明等,最好有原件; (七)代表公司签署的商业合同、文件、以及授权书、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八)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九)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记录; (十)同事的证人证言,最好由在职的同事进行证明; (十一)录音。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但属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可以通过社会保险记录、工资发放记录、胸卡等多种证据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此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以及录音等也可作为证据。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我们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