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界定及区别 |
释义 | 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的区别:对象、表现和主观上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委派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刑法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的区别是: 1、侵犯的对象和对象不同; 2、客观表现不同; 3、主观上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法律界限及刑责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是两个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界限的概念,尽管它们在行为表现上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职务侵占指的是在担任特定职务期间,以非法手段占有或使用他人财物的行为,其中关键要素是利用职务权力。而挪用资金则是指在管理或监管他人财物的过程中,将其用于非法目的或个人利益的行为。 在法律上,职务侵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行为,涉及到公职人员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特定职务。而挪用资金则更加广泛,适用于各种管理、监管或托管他人财物的情况。 就刑责而言,职务侵占往往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和行政处分。挪用资金的刑责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民事赔偿以及行政处罚等。 总之,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法律上有明确的界限和不同的刑责。了解这些界限和刑责对于维护公正、打击腐败以及保护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结语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尽管在行为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的界限和不同的刑责。职务侵占指的是利用职务权力非法占有或使用他人财物,而挪用资金则是将管理或监管他人财物用于非法目的或个人利益。对于职务侵占,涉及公职人员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特定职务,刑责严重,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和行政处分;而挪用资金的刑责则因情况而异,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了解这些界限和刑责对于维护公正、打击腐败和保护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八十二条#819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8194;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