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诱导老人写遗嘱犯罪不犯罪视情况而定:     1、逼迫老人写遗嘱,一般不会构成犯罪,只能认定遗嘱无效。     2、如果诱导老人过程中有逼迫的行为,会被视为虐待行为,则会构成犯罪,构成虐待罪。     无效遗嘱的情况:     1、遗嘱人是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由于遗嘱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嘱无效;     4、遗嘱内容涉及到被处分过或无权处分的财产;     5、遗嘱违反法律强制性抚养义务;     6、遗嘱形式不合法导致的遗嘱完全失效;     7、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间冲突造成遗嘱无效。     8、遗嘱未为特定弱势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     9、遗嘱没有给胎儿保留继承份额;     10、遗嘱不符合形式要求导致遗嘱无效;     11、未清偿立遗嘱人的全部债务。     综上所述,嘱是必须要有民事能力的人才能立的,而且这份遗嘱也是必须要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处理,才能算是有法律效益的,所以,欺骗他人立遗嘱不仅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自己还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