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
释义 | 劳动争议可在以下情况下申请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劳动关系确认、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争议、劳动合同履行、解除、终止争议、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争议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劳动争议可直接申请仲裁。 法律分析 一、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其他。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是否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的程序和申请条件是什么? 劳动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程序。其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执行等环节。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劳动争议发生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争议等。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和材料,并填写申请书。一旦申请受理,劳动仲裁机构将组织调解或进行仲裁,并作出裁决。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裁决执行。劳动仲裁程序和申请条件的确立,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结语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程序,适用于一系列劳动争议,如经济补偿、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履行、离职等。劳动仲裁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执行等环节。劳动者需满足条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并填写申请书。仲裁机构将组织调解或进行仲裁,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劳动仲裁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及职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二)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三)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 (四)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办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八条 【制定仲裁规则及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