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现场处理流程有哪些 |
释义 |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现场处理流程及卫生部处理办法。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收集证据以便还原案件。技术鉴定或尸检可进行,结果将由相关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可由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具体受理机构由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卫生部门审查申请时会考虑管辖范围和行医资格。 法律分析 一、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现场处理流程有哪些 (1)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行政领导,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地减轻事故或事件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2)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证据,有助于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准确鉴定、准确定性和正确处理。因此,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只有立即报告,医疗单位才能及时派专门人员保管各种为查明案情所需的材料和封存保留现场,以避免发生某些不利于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和处理的情况。 (3)医疗事故发生以后,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或事件的性质及发生的原因往往发生争议,难以统一认识,这就要求进行技术鉴定或尸检。立即报告,医疗单位或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特别是对死亡事件,可以及时进行尸检,确保尸检结果的准确性。尸检应在48小时内组织有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医疗单位或者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 (4)对医疗事故的确认和处理有争议时,提请地市医学会进行鉴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所做的结论或者对卫生行政部门所做的处理不服的,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均医疗事故可在接到结论或者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办公室共同申请再次鉴定,或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二、医疗事故争议卫生部处理办法有哪些? 医疗事故争议卫生部处理办法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相关的调解。 具备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管辖权的部门为当地人民政府所受理的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争议处理申请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申请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是否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范围; (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主体方,是否具备法定的行医资格,对非法行医活动引起的争议事件卫生行政部门不能按医疗事故争议立案受理;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现场处理流程有首先医护人员先向上级上报,之后收集相关证据,以便于还原医疗事故案件。进行收集证据以后,可以进行技术鉴定或者尸检。在鉴定之后有关部门会开具处理结果书。 结语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的现场处理流程包括:第一,立即向上级医师或行政领导报告,以便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第二,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证据,有助于准确鉴定和正确处理事故。第三,根据争议情况进行技术鉴定或尸检,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第四,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或复议,也可向法院起诉。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办法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相关调解,具体受理部门由当地人民政府所属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在处理申请时,会审查争议是否属于管辖范围,并核实医疗主体方的行医资格。最终,相关部门会开具处理结果书。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