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袭警罪指导意见具体是什么内容 |
释义 | 《袭警罪指导意见》明确了袭警行为的具体内容和构成要件,对暴力袭击警察的处罚做出规定,加重了对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袭警行为的处罚,并从行为定性、公检法机关协作和宣传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便更好地区分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保障警察正常执法活动的进行。 法律分析 一,袭警罪指导意见具体是什么内容 具体内容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妨害公务罪,将袭警行为独立成罪,除了因为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的确不同于其他一般公务行为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考虑到袭警行为的特别危害性,导致如何处罚需要区别开来,不再是“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而是增加了加重处罚的条款,即对“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妨害公务罪,最高还是三年有期徒刑不变。 《指导意见》主要从行为定性、公检法机关办案协作、加强宣传等方面作出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意见》明确,对民警人身直接实施撕咬、踢打、抱摔等直接攻击以及对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警用装备进行打砸等破坏,间接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行为均属于暴力袭击警察行为,应当适用刑法关于袭警从重处罚的规定。 二、袭警罪构成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警察正常的执法管理活动。侵害的对象,是依法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2、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执行相关职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警察及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区分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因此特别指出了袭警的构成要件,因此在实际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区分,不同的情况处罚情况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警察执行公务的时候,最好不要阻碍。 结语 袭警罪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对暴力袭击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行为,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行为,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袭警行为独立成罪,考虑到其特别危害性,加重了处罚力度。同时,《指导意见》还从行为定性、协作办案和宣传等方面作出规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警察正常执法管理活动,我们应遵守法律,不得阻碍警察履行职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五章 警务保障 第三十五条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 (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追捕、搜查、救险等任务进入有关住所、场所的; (四)对执行救人、救险、追捕、警卫等紧急任务的警车故意设置障碍的; (五)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 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三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百一十一条 负责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派出所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判决,向罪犯及其所在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宣布其犯罪事实、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以及罪犯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一节 通 缉 第二百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应当及时布置查缉。抓获犯罪嫌疑人后,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凭通缉令或者相关法律文书羁押,并通知通缉令发布机关进行核实,办理交接手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