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拆迁违法行为的界定原则
释义
    强制拆迁必须依法进行,不得采取暴力手段。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被征收人必须在补偿期限内完成搬迁。禁止采取非法手段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不得参与搬迁活动。若被征收人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且不搬迁,征收决定的政府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供相关材料。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不执行征收补偿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强制拆迁,如果未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或者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情况下,通过暴力的方式强制拆迁就是属于违法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拓展延伸
    拆迁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及法律制裁
    拆迁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及法律制裁是指针对违法拆迁行为,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刑事追究和法律制裁的过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拆迁违法行为涉及破坏公共利益、侵害居民合法权益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予以严肃处理。根据具体情况,拆迁违法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犯罪条款,如故意伤害、滥用职权等。对于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司法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审判,并根据罪行的轻重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一系列行政制裁措施,如罚款、吊销拆迁许可证等,以对拆迁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通过刑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双重手段,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结语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强制拆迁必须在执行征收补偿决定后进行,暴力强拆属于违法行为。被征收人应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采取非法手段迫使搬迁。如被征收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搬迁,政府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提供相关材料。拆违行为可能触犯刑法,涉嫌犯罪者将接受司法调查和判决,同时还将面临行政制裁措施。通过刑事责任和法律制裁,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一条 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九条 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四条 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 4: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