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的实施部门是哪个? |
释义 | 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的主体权力和程序。行政处罚的执行需要拥有法定权限的执行主体,如公安机关、登记主管机关等。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包括告诫、陈述和申辩、制作执行决定书、送达和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方式。人民法院是行政处罚决定的强制执行机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会审查行政决定的法定效力、依据、程序等,并决定是否执行。 法律分析 一、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由哪个部门实施? 行政处罚的执行作为实现行政处罚的必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执行的作用,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拥有法定权限的执行主体,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拒不履行拘留决定的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机关就是公安机关,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拘留的执行权。再如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企业法人对登记主管机关的罚款决定,逾期不提出申诉又不缴纳罚款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程序通知其开户银行予以划拨。 因此这一规定也就赋予登记主管机关在企业法人不缴纳罚款时的执行权。而且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权是有限的,除了加处罚款的强制执行权外,处理查封扣押物品、冻结划拨款项等其他强制执行权必须要有法律规定。根据目前法律的规定,只有公安、海关、税务三个行政部门有上述行政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也是行政处罚决定的强制执行机关。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要经过以下程序: 1、告诫; 2、陈述和申辩; 3、制作执行决定书; 4、送达; 5、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方式。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行政决定不具备法定执行效力、行政决定没有法定依据、明显事实不清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以及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裁定不予执行。经审查,认为符合申请执行条件的,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在三日内发布公告并送达当事人,限定当事人履行的期限。 结语 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执行主体应具备法定权限。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拒不履行拘留决定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具有行政拘留的执行权。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法人不缴纳罚款时也有执行权。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有限,需法律规定。目前,公安、海关、税务三个行政部门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也是执行机关。行政强制执行程序通常包括告诫、陈述申辩、制作执行决定书、送达和采取强制执行方式等。人民法院会审查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和执行可能造成的损失,裁定是否执行。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作出执行裁定并发布公告,限定履行期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章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第十三条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章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八条 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章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七条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三)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 (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五)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