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拖欠工资超过1年还能要回吗,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拖欠工资超过1年,仍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解决。根据《劳动争议抄调解仲裁法》第27条,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拖欠工资超过1年还能要回。超过一年虽然已过仲裁时效,但还会受理。提供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起诉解决。根据《劳动争议抄调解仲裁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拖欠工资超过1年后的追索权及法律程序解析 当雇主拖欠工资超过1年,员工仍然有追索工资的权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追回拖欠的工资。首先,员工可以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调解,寻求和解的可能性。如果协商失败,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法院提起申诉,要求追回拖欠的工资。在法律程序中,员工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等,以证明雇主的拖欠行为。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来判决是否返还工资。如果判决有利于员工,雇主将被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可能面临罚款和其他法律责任。因此,员工有权利追回拖欠的工资,但需要依法行使追索权,并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 结语 拖欠工资超过一年,仍有追索权。根据劳动争议仲裁法第27条规定,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即使超过时效,仲裁机构仍会受理。提供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起诉解决。员工可与雇主协商和调解,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申诉。员工需提供合同、工资支付记录等证据,法院将根据法律和证据判决是否返还工资。雇主可能面临罚款和法律责任。员工应依法行使追索权,并遵循法律程序。 法律依据 可以的,超过一年虽然已过仲裁时效,但还会受理。提供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起诉解决。 根据《劳动争议抄调解仲裁法》第27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劳动监察应当受理,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按拖欠额度百分之五十至一百支付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