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竞业限制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释义 | 竞业限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离职后需遵守约定,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约定的范围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约定竞业禁止条款应注意员工必须掌握商业秘密、明确限制范围、明确禁止期限,并给予合理补偿。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应在员工离职后进行,并确保数额合理。 法律分析 一、竞业限制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竞业限制合同如果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离职后要遵守约定,劳动者遵守约定后,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二、如何约定竞业禁止条款 (一)员工必须是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并非所有员工都须承担竞业禁止义务,一般来说,竞业限制适用的人员多是企业的高级管 理人员与高级技术人员,这是因为他们的岗位决定了其最可能接触到企业的商业秘密。 (二)竞业限制的范围,要注意明确约定签订竞业协议的限制范围,即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这与是用人单位签订此协议的主要目的。 (三)应明确员工竞业禁止的期限,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该期限不应超过三年。但根据的规定,不得超过2年。如果约定的时间过长一般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四)约定给予补偿的时间及补偿的数额,该补偿的时间是从员工离职后起算,并且要给合理的补偿。实践中有的企业在员工未离职时就给发放所谓的竞业限制补偿金,这种支付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如果发生争议很难能得到法律保护。另外支付的应是合理的,如果数额过低该条款很可能因为显失公平,而被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 结语 竞业限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离职后需遵守竞业限制约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适用于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限制范围需明确约定,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竞业禁止条款应明确约定补偿的时间和数额,补偿应合理。合同约定需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第八十三条 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发起人不依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应当按照发起人协议承担违约责任。 发起人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九章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第一百七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本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第八十二条 发起人的出资方式,适用本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