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残疾人在犯罪时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释义
    残疾人犯罪审判应注重保障被告人权利,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需严加看管和医疗;部分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可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残疾人犯罪的审判中,注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保障残疾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在量刑时,注重依照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涉及犯罪的数额、社会危害后果及事后认罪态度等情节,依法分别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于的伤残均按照一般法律规定处理。
    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残疾人犯罪:法律制裁与社会支持的平衡
    残疾人在犯罪时,法律制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法律制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然而,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其身体或精神上的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特殊的考虑和支持。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需要权衡刑罚的严厉程度和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关怀。同时,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提供适当的康复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既保证社会的安全和公正,又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关怀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和犯罪预防。
    结语
    残疾人在犯罪时,法律制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法律制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然而,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其身体或精神上的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特殊的考虑和支持。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需要权衡刑罚的严厉程度和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关怀。同时,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提供适当的康复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既保证社会的安全和公正,又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关怀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和犯罪预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四节 勘验、检查 第一百三十一条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五节 生活、卫生 第五十五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死亡的,监狱应当立即通知罪犯家属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罪犯因病死亡的,由监狱作出医疗鉴定。人民检察院对监狱的医疗鉴定有疑义的,可以重新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罪犯家属有疑义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罪犯非正常死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检验,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8: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