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何时颁布实施?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全面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共有7编、1260条,涵盖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该法典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并保障了权利受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这部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拓展延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日期是2020年1月1日。该法典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以立法形式规范民事关系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改革。该法典包含了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确保法典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培训,并建立了法律咨询和纠纷解决机制。从202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全国范围内的民事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共7编、1260条,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明确规定了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保障人民权利,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该法典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改革,为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全国范围内的民事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做出了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