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权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
释义 | 债权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债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是被继承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只有无人身专属性的债权可以继承。因为有人身专属性的债权与被继承人的人身不可分离。 一、继承权公证的范围和特征 继承权公证的界定范围如下: 1、可被继承的遗产的界定范围: (1)公民的合法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等等。 2、不能被继承的财产及财产权利的范围: (1)被继承人的人身权、政治权利; (2)专属于被继承人本人的财产权利; (3)不属于被继承人的财产。 二、哪些财产是不可继承的? 下列遗产不能继承:1、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不能继承。2、与公民的人身有关的债权、债务。3、国有资源使用权。4、承包经营权。5、宅基地使用权。6、继承人生前已赠予子女或他人的财产和产权已经发生转移的财产,不属遗产范围。7、抚恤金、补助费不能作为遗产继承。8、自留地、自留山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荒山、鱼塘、菜园和小企业等承包经营权不属遗产范围,不能继承。9、虚拟遗产不可继承。 三、什么是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是指我国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并且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民事权利也可以被称为我国权利主体实施或者不实施某一特定行为的选择权。民事权利可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1、人身权又称非财产权利,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的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