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分析:一、网上传播损害商品信誉承担什么责任呢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构成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六十六)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刑法第221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②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商业领域常见的罪名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三条串通投标罪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六十六)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刑法第221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②造成恶劣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