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间借贷诉讼攻略:快速起诉指南 |
释义 | 如何快速起诉民间借贷案件?起诉需满足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益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属于受理范围和管辖。选择管辖法院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4条和第25条规定,通常按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选择,也可在合同中约定。事前可在合同中注明有利的法院管辖,事后可签补充协议约定。这样可避免距离、成本和时间负担,防止地方保护现象,确保自身利益。 法律分析 一、民间借贷如何快速起诉? 贷款的起诉方法如下: 1、撰写申诉,其中应记录以下内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具体主张以及事实和理由;证据来源和要证明的事实,证人的姓名和地址; 2、提交个人证明材料; 3、准备证据材料; 4、委托诉讼代理人; 5、支付诉讼费用。 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一个明确的被告;有特定的主张,事实和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间借贷如何选择管辖法院?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通常的经济合同,双方当事人都不规定发生经济诉讼时法院的管辖属地,一旦发生经济诉讼行为,必须按第24条之规定到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去打官司。这样如果当事双方不在一处,甚至有的相隔遥远,就会增加人力、财力、时间上的负担,特别是少数地方存在地方保护现象,造成官司的被动。为此,当事人可以引用第25条之规定,一是事前防范。在签订合同时,为防止日后发生争议纠纷,争取并注明对自己有利的法院管辖案件;二是事后补救。即发生合同纠纷后的协商调解中,可签订补充协议,双方约定法院管辖地,以防在协议执行不了时,能向有利于自己的法院提出诉讼。 结语 民间借贷的起诉程序包括撰写申诉、提交个人证明材料、准备证据材料、委托诉讼代理人以及支付诉讼费用。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益关系、存在明确的被告、具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条件。在选择管辖法院方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都是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或合同纠纷发生后的协商调解中,通过协议约定法院管辖地以保护自身利益的方式。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等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