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 电信欺诈的刑罚如何确定? |
| 释义 | 电信诈骗从犯的量刑应根据诈骗金额确定,金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刑罚,金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金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电信诈骗从犯的量刑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诈骗金额的认定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特别巨大。电信诈骗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法律分析 电信诈骗从犯的量刑应当依据诈骗金额而定: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电信诈骗从犯应当比照诈骗罪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电信诈骗从犯的量刑如下 1、电信诈骗从犯,数额较大的,应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范围内对其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电信诈骗从犯,数额巨大的,应在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范围内对其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电信诈骗数额认定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诈骗“数额较大”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元以上,应当认定为诈骗“数额巨大”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电信诈骗的构成要件为: 1、客体要件:电信诈骗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电信诈骗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一般表现为: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3、主体要件,电信诈骗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电信诈骗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结语 根据《刑法》规定,电信诈骗从犯的量刑应根据诈骗金额来确定。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诈骗,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诈骗,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电信诈骗从犯的量刑可根据情节轻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电信诈骗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