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证的审查方式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
释义
    公证审查是指公证机构在受理公证申请后,对申请事项和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的活动。公证员需审查当事人身份及权利义务能力,核实申请事项和文件的真实合法性。公证人员通过询问证人、调取证据等方式收集证据,并制作谈话笔录。当事人有举证责任,需如实陈述与公证事项相关的事实并提供相应材料。
    法律分析
    公证审查,是指在公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制作公证书之前,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其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的活动。公证员必须审查当事人的身份和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能力查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实和文书以及有关文件是否真实、合法。公证人员应当通过询问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现场勘验、进行鉴定等方式认真收集证据。公证人员询问当事人和有关证人时,应告知其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和注意事项,并制作谈话笔录。当事人对申请公证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向公证处如实陈述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事实,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拓展延伸
    公证审查: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区别与应用
    公证审查是确保公证行为合法有效的重要环节。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是公证审查的两种不同方式。形式审查主要关注公证行为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包括公证书的格式、签名等;而实质审查则关注公证行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例如涉及财产转移的公证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形式审查注重程序,实质审查注重内容。在实践中,审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要保护的法律权益。形式审查通常用于简单的公证行为,而实质审查则更适用于涉及重要权益的公证事项。公证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审查方式,确保公证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结语
    公证审查是确保公证行为合法有效的重要环节,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两种方式。形式审查关注公证行为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质审查则关注公证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审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要保护的法律权益。公证机关应灵活运用审查方式,确保公证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第六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明知公证机构所出具的公证书不真实、不合法而仍然使用造成自己损失,请求公证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条本规定施行后,涉及公证活动的民事案件尚未终审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0 18: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