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可以利用诉讼时效中断的方法,如: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使诉讼时效发生中断事由后重新计算。 一、什么情况下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情形有哪些 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情形如下: 1、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的; 2、双方重新达成协议; 3、债务人在催收通知上签字; 4、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还款计划、承诺书或询证函。 法律规定,债权原则上超过诉讼时效的,不受法律保护。有特定情形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借条超过两年不能起诉怎么办 借条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对方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三年内向法院起诉,如果债权人超过三年但是能够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的,诉讼时效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如果超过三年,又不存在中断请款的,仍然可以起诉,但是如果对方主张时效抗辩时,债权人失去胜诉权。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