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失能老人的监护人怎么认定 |
释义 | 失能老人的监护人应由法院根据家庭成员、有关组织或者其他有利于被监护人的人提出申请,经审查认定后予以确定。 失能老人是指因年老多病或其他原因完全或部分丧失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老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由一名合适的监护人来照顾他们的生活和财务事宜。监护人的认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根据民法典第1134条的规定,监护人应由法院根据家庭成员、有关组织或者其他有利于被监护人的人提出申请,经审查认定后予以确定。同时,监护人的产生应当以被监护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尽可能保证被监护人的意愿得到尊重。值得注意的是,监护人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有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在选择监护人时应当慎重考虑,确保被监护人的最大利益得到保障。 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失能老人的合法权益,除了选择一名合适的监护人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法律意识,知晓自身权利。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晓自身权利和监护人的职责。2.与监护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被监护人应当与监护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3.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为避免监护人侵害财产权益,建议定期对财产进行清查,确保财产安全。4.及时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发现监护人存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报警,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失能老人的监护人应当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认定,并以被监护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确保被监护人的生活和财务事宜得到妥善照顾。此外,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成员还应当加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监护人应由法院家庭成员、有关组织或者其他有利于被监护人的人提出申请,经审查认定后予以确定。监护人的产生应当以被监护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尽可能保证被监护人的意愿得到尊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