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是否有责任送孩子去上学? |
释义 | 父母抚养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成年子女上大学无法依赖父母,需自立。尽管如此,社会应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支持。离异家庭可能存在问题,但大多数父母会继续供养孩子上大学。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也就是说,对于上大学的成年子女父母没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但这对于虽然成年但心理还不成熟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但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学会自立。当然也希望社会创造条件,设立助学贷款、奖学金,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等。不过问题可能只会发生在少数离异家庭,预计大多数父母会一如既往地供孩子上大学。 拓展延伸 父母教育责任的界限:送孩子去上学只是其中之一 父母教育责任的界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送孩子去上学只是其中之一。除了提供教育机会,父母还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交能力。他们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并成为他们的榜样。父母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此外,他们还应该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总之,父母教育责任的界限不仅仅局限于送孩子去上学,而是涵盖了方方面面,旨在全面培养孩子的成长。 结语 尽管父母的抚养义务在子女十八周岁时截止,对于成年的中国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然而,他们必须接受并学会自立。同时,希望社会能够创造条件,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机会。尽管这个问题可能只会发生在少数离异家庭,但预计大多数父母会继续支持孩子上大学。父母的教育责任不仅仅是送孩子上学,还包括培养品德、价值观、社交能力,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关注身心健康,引导兴趣爱好,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父母的教育责任是全面培养孩子成长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十一条 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等应当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能适应校园生活的残疾未成年人就近在普通学校、幼儿园接受教育;保障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未成年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办学、办园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